徽州民间对死人的礼节尤其认真。死者在弥留之际,家人立即设法通知其远近亲属赶来见上最后一面,俗称“送终”。老人死去时,下辈人要跪在床前嚎哭,旧俗要求焚烧香纸锡箔给死者去阴间“上路钱”,立即让死者床上的蚊帐“退位”,请收尸入执扫帚“守尸”,在子孙身上套寿衣“传宗”,用丝棉、鞋绳把死者浑身裹扎成鱼鳞状的“裹尸”等做法现在已不多见,这毫无疑问是破旧立新、移风易俗的结果。以前,徽州人死后均土葬。这种葬法包括入殓、出丧、送葬、安葬四个步骤。入殓在堂屋进行,儿、孙、媳等要戴重孝,其他亲属也要缝白布、戴黑纱。以“子孙带”兜住遗体下材,喇叭横吹,家人恸哭。下材后,人们依次取火纸搽脸、手后丢入棺材,将不幸与灾祸让死者带走。随后亲属逐‘瞻仰遗容,儿孙还要敬酒、敬饭、给铜钱。闭殓盖棺时,在场的所有吊唁者按顺序三跪九拜。出丧选择单日,照例要恸哭敬酒,三跪九拜做“拦路祭”。做拜完毕即扎棺材杠,准备送葬。送葬的人依次排着队。死者的长孙打头撑着“引路幡”。幡挂火纸作“买路钱”,走一段路,丢下一张。幡后是金童玉女各撑一面“引魂幡”。有的地方在“引魂幡”后面,两人抬—纸扎“亡人事”。接着是棺木,棺木后是披麻戴孝手执香火的送葬队伍。这支队伍边走边放炮竹,遇到岔路口要燃烧纸钱。棺木出村时,烧掉死者床上垫的稻草和其他遗物。安葬仪式在地理先生选好的“风水池”进行。首先是摆香、果子盒、酒杯,其次开坑挖穴,移棺入穴,再“封金”,三敬酒,撒“五谷”,做“钉脚”。第二天,掘墓人又上山添灰泥,打“雨盖”,砌坟面,堆坟顶,插旗“呼龙”,烧纸“安山”,并点明明烛才告完工。
徽州人死后要按死秆死去时辰排算出“供七单”,用裱芯纸抄写贴于板壁上。每个“七”均要上坟摆供、烧纸钱、放炮竹。其中“三七”日俗称“回呼日”,摆供烧香要特别周到。“六七”是死者女儿专祭日,一切花费均要女儿家开支。供七后,满周年仍要祭祀,每年的“清明”及农历七月十五都要祭拜亡灵。次年的“清明”新坟挂钱纸为粉红色…上坟必须在春社日前,俗曰“新坟不过社”。
当然,这里介绍的徽州历史上的一些习俗,有不少封建迷信的影响,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其中尊敬老人、寄托哀思、教导后人等有益的内容。
责任编辑:韦学磊 来源:中国徽文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