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陆抗
陆逊之子陆抗继承父业,赤乌八年(245年)袭封江陵县侯,统领父亲旧部五千人。次年迁任立节中郎将,镇守柴桑。建兴元年(252年),他被任命为奋威将军,逐渐成为吴国重要将领。其后又历任柴桑督、征北将军,并在永安二年(259年)升任镇军将军,镇守西陵。
凤凰元年(272年),陆抗成功抵御晋将羊祜的进攻,并斩杀叛将步阐,战功卓著,官至大司马、荆州牧。凤凰三年(274年),他英年早逝,年仅四十九岁。陆抗与父亲陆逊并称“逊抗”,两人皆为吴国的中流砥柱。陆抗身后被追谥为“武侯”,这一谥号正是对他勇猛善战、保国卫民的高度肯定。
三、张昭
张昭是东吴政坛的重臣。他早年为避战乱而迁居扬州。孙策创业之初,任命张昭为长史、抚军中郎将,将许多文武事务交由其处理。孙策临终时更将弟弟孙权托付于他,可见其地位与声望。张昭尽心辅佐孙权,既能安抚百姓,又能平定叛乱,还与周瑜一道稳固了江东的根基。
孙权称王后,任命张昭为绥远将军,封由拳侯。他虽因直言敢谏、性格刚直而未能出任丞相,但依旧受到孙权的礼遇。黄龙元年(229年),孙权称帝,张昭因年老多病上交权职,改任辅吴将军,封娄侯。嘉禾五年(236年),张昭辞世,享年八十一岁,谥号“文”。“文”这一谥号常用于德才兼备的贤者与帝王,如汉文帝、魏文帝,皆为后世称颂的明君。
四、张承
张承(178—244年),字仲嗣,徐州彭城人,是张昭的长子,娶诸葛瑾之女为妻。他自幼以学识渊博著称,与诸葛瑾、步骘、严畯等名士交往密切。仕途上,他历任骠骑将军西曹掾、长沙西部都尉,后来又担任濡须都督、奋威将军,封都乡侯,时人称其“张奋威”。赤乌七年(244年),张承去世,享年六十七岁,获谥“定侯”。“定”之谥,寓意安定邦国,表彰其稳重与功绩。
五、顾雍
顾雍出身于江东吴郡的名门望族顾氏,自幼聪慧,曾受学于著名学者蔡邕。青年时便任合肥县令,政绩卓著,随后升任会稽郡丞,代行太守之职,成功平定地方叛乱,使百姓安居。其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,逐步升迁大理、奉常、尚书令,封阳遂乡侯。黄武四年(225年),顾雍被任命为太常,当年即升为丞相,兼管尚书事务,进封醴陵侯。他在相位十九年,勤于政务,善于匡正朝纲,被视为吴国政治上的中坚人物。
综观以上五位东吴重臣,他们或以文治辅国,或以武功安邦,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谥号不仅是对他们一生的总结与肯定,更是东吴历史中闪光的印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